2019年10月18日至10月28日,中原中国画研究院组织来自全国各地学员和访问学者,前往山西吕梁山区开展“2019中原中国画研究院秋季采风”活动,特邀著名山水画家任明先生为导师,任明先生义务授课10日。任明先生在写生途中,撰写了《吕梁写生记》,现编发如下:
吕梁写生记
作者:任明
高原、黄河、古村。一个让人魂飞梦绕的地方——碛口,一处古韵尤存的风情小镇。
碛口位于山西吕梁山区临县的黄河边上,有“水旱码头小都会,九曲黄河第一镇”之美誉。遥望当年,黄河上船筏穿梭,山谷间驼铃回荡。古韵悠扬,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,邻边遗存完好的三大名村,孙家沟,是叶剑英元帅工作过的地方。李家山村、西湾村都是保留完好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。
中国传统村落,隐于大山深处,空灵幽雅,村内道路也不强调整齐划一,而是该绕就绕,该转就转,避让适度而美观,整体构思及宽松又严密,达到了“疏可跑马,密不插针”的意境;建筑群整体依山而建,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,设计布局及严谨合理又错落有致,防洪排水畅通无阻。还有苍厚的黄土高坡,曲里拐弯的羊肠小道,稀疏间隔的温馨窑洞,足以让人流连忘返。
一处景观,如果兼具自然的风骨与人文的情怀,它一定是个好地方,更是画家写生的好去处。我已多次到黄土高原,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。山里的人、民居、山上的风景等,依然有强大的引力诱惑着我,也吸引了很多慕名而来的画家前往。我们此次二十余人结伴而行,来到碛口,扎根基层,深入生活,到最贫困山区感悟山区纯朴的乡村风情,用画笔描绘他们的生活和感人的故事。
兴奋、好奇掩盖了疲惫,丘壑纵横的高原上长满了苹果、大枣和玉米,许许多多风格各异的窑洞使我的眼界豁然一亮,难道是我以前不在意,还是就没有用心观赏,一座座黄土累积成的大山,山抱山,山连山,层层叠叠一望无际。一山环绕黄河载着满满的忧思和希望,滔滔浊浪涤苍莽,浩浩山峦撼九州。黄河九曲十八湾自青藏高原出发,流经中华大地,处处湾道奇特,有时沉静平缓的像温床,有时挟风雷之势汹涌浩荡自天而来,到了黄河壶口才能感受一泻千里,奔涌澎湃。
我的眼睛在这平凡的空间里静静地扫描,看着清寂野旷的荒山和被风雨冲漱的山沟沟,还有满山长刺姿态各异的枣树很奇妙很孤傲,透视出它们的倔强和无奈。我画它们外在的气壮豪迈,也有我体会的酸甜苦辣的人生百态,一幕幕涌上心头。天地间无语的大山,使我感觉有无法割舍的血脉亲情。
石板路、老青砖、垂花门,还有木雕、砖雕、石雕,千姿百态,独具匠心,做工精细,飞禽走兽栩栩如生,令人叹服。汉唐雄风依然在,坡上一座座汉墓古冢和依坡而建的秦砖汉瓦,坡下是古老的丝绸之路,千年流淌的黄河蜿蜒曲折,波澜壮阔,诉说黄河人家的千年故事。
黄土高坡,蓝天白云,秋高气爽,山上时隐时现的牧羊人,挥舞着放羊铲,吼起晋腔小调在空旷的原野上回荡,我听出了生活的沧桑,生命的壮歌,憨厚朴实的黄土人,没有因为在这里生活而后悔过,因为生命已得到升华,黄土地才是他们的根,所以这里的人以宽阔而沉稳的胸怀包容着万事万物。 我不由得也唱起了陕北民歌“磨道里推磨,磨道里转。磨道里拿出个相片看,眉眉眼眼都一样,有两句知心话啦不上……"。
有时,风沙夹带着黄土的味道扑面而来,疯狂的亲吻着黑红的脸颊,是疼、是甜,只有高原人和我们这群追梦人心里知道。十月的夜晚,山村的温度已降到十度以下,天冷,又有享受这份不一样的孤独,我也与大家一起在村民欢歌曼舞中忘却了年龄,已把自已融入这大山里,与村民倾心交谈,聆听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感人故事。我个人认为,创作不单纯是一沟一壑,一村一景,而是要更多了解当地风俗人文,因为,这里处处流淌着文化,使作品内涵厚重而丰富。所以,师造化要归于自然、忠于自然、超于自然。绘画须通“心灵”,须得“机趣”。
一幅好画是作者诠释个性和生命的体现。必须于智慧、性灵中发挥笔墨,于善念、学问中培养意境,两者是一内一外的修养,技法是次要的东西,绘画重技法就会空,要讲画外寓意,使观者得到教育和启发。我努力这样做,也是此次写生的目的。
任明 撰稿于 2019年10月31曰
【写生作品欣赏】